在解放战争的历史画卷中,广为人知的“陈粟大军”,其正式形成实则是在1947年初。彼时,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完成合并,由此催生出实力颇为雄厚的华东野战军,即后来的第三野战军。陈毅与粟裕紧密协作,在军史上留下了一段令人称道的佳话。然而,回溯到1947年之前,这段历程却充满了曲折坎坷,甚至颇具戏剧性色彩。陈毅在那段时期的处境着实艰难,毫不夸张地讲,可谓是陷入了“内外交困”的境地。
粟裕将军曾率领华中野战军,凭借着仅3万余人的相对薄弱兵力,成功缔造了“七战七捷”的辉煌战局,一举歼灭国民党军精锐部队达5万多人之众,此等卓越战绩赢得了毛主席的高度赞誉。伟人更是给予其高度评价,称这个粟裕,日后足可指挥四、五十万的雄师劲旅。反观陈毅元帅麾下的山东野战军在进攻泗县之时,虽兵力占据优势,以多打少,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损兵折将,多达两千多人,致使全军士气陷入低迷状态。鉴于此情形,毛主席特意给陈毅发去电报,着重指出要其好好研习粟裕将军的作战打法。在组织战役之际,务必要全力争取形成局部的优势局面,优先歼灭敌方相对较弱之敌。如此这般,接连打上几个漂亮的胜仗,整体的战局形势便能够得以有效改观。
在彼时军区与华东党政的关系架构当中,粟裕在职务层级上乃是陈老总的下属,然而在具体作战行动方面,二人实则分别统领着两支不同的野战军。主席所发的那封电报,着实让陈毅同志略感尴尬,好在陈老总向来有着豁达的胸怀,他明确表态,愿意以谦逊的姿态向粟裕同志取经学习。就当时的军情态势而言,短期内着实难以出现实质性的转变。鉴于山东以及苏北地区所面临的局势颇为严峻,且陈毅同志在指挥大兵团作战方面的能力并非十分突出,基于这样的考量,毛主席便生出了一个想法,打算安排名将徐向前赶赴山东战区,以此来取代陈毅同志承担军事指挥的重任。
对于陈毅来说,此事在其个人心理层面无疑造成了不小的冲击。不过从整体大局着眼,陈毅依旧明确表态拥护中央所做出的决策,并且诚挚欢迎徐向前前来指挥作战事宜。可实际情况是,徐帅的身体状况着实欠佳,在此之前便已长时间在延安进行调养。要知道,从陕北前往山东,路途甚是遥远,而且沿途还面临着胡宗南大军虎视眈眈的威胁,行程的安全性根本无法得到保障。即便徐向前能够历经一路的颠簸平安抵达山东,其病情也极有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加重,至于主持军事方面的重要事务,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。正是基于这样种种的考量,毛主席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,最终还是决定将徐向前继续留在延安。
在那段时期,陈毅所率部队经历了两淮之战的挫败,这使得部队士气低落,整体局面愈发不利。陈毅老总在军事能力以及战术运用方面的表现,引发了军内数位重要人物的强烈不满。其中,张鼎丞、邓子恢、曾山这三位德高望重的元老,共同署名向毛主席发出电报,明确表态“坚决不赞同陈毅的军事指挥”。在这份电报里,他们向中央反映情况,称陈毅未能有效集中优势兵力去打击敌人,而且屡屡无视中央的指导意见,多次与桂系军队陷入纠缠不清的状况。他们还列举了具体事例加以说明:陈毅全然不顾他人反对,执意要攻打泗县,可他自己却未亲临前线指挥作战,仅仅安排宋时轮负责指挥事宜,最终导致此次战役遭遇惨败。
山东的干部群体中明显流露出了不满之意,若非如此,也不至于直接向中央发报陈情了。他们在最后着重提出,期望中央能够委派一位精通军事指挥的将领前来,以便扭转当下的困局,并且还特意建议在军事方面“由粟裕来做决断”。张鼎丞与邓子恢二人,早在红军初期便同谭震林一并被誉为“闽西三杰”。建国之后,他们几位皆担任着副国级的领导职务,其在党政军方面的履历,相较陈毅而言也是毫不逊色的,所以在这般特殊的局势之下,他们敢于直抒己见。曾山同样资历深厚,彼时其担任着华东局委员以及组织部部长的职务。张鼎丞、邓子恢和曾山这三人意见统一,还联名撰写书信,如此情形,毛主席定然会高度重视的。将帅之间出现了不和谐的状况,由此可见前线的局势着实不容乐观。至于后续要如何进行调整,想必伟人心中已然有了明确的谋划。
1947年1月,华东野战军宣告正式成立,彼时陈毅出任司令员一职。不过,战役指挥权实则由身为副司令的粟裕所掌握,这可是毛主席明确做出的指定安排。追根溯源,其最初的思路或许就萌生于某封电报之上。粟裕卓越的军事才干颇得众人认可,在军中很是得人心。当时徐向前因身体抱恙而无法前往相关作战区域执行任务,而毛主席向来对粟裕的军事才能极为欣赏,前线的诸多干部对此亦持有相同的看法,这些因素共同作用,进一步坚定了中央委以粟裕重任的决心。
华东干部收到了毛主席的回电指示,内容为期望“陈、张、邓、曾、粟、谭等诸位同志能够齐心协力、团结一致,在陈毅同志实施整体领导的框架之下,全力扭转当前局面,并且在军事指挥方面当以粟裕同志为主导”。陈老总展现出了极为宽广的胸怀,对于中央的这一安排,他毫无二话,坚决且彻底地予以服从。自那之后,陈老总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全局态势的把控之上,而在军事具体运作层面,则充分给予粟裕施展才能的空间,完全放手让粟裕去负责管理调度。也正因如此,华东野战军在后续的作战进程中屡获佳绩,接连取得了多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胜利。仅仅历时两年左右的时间,便成功地基本歼灭了江北国民党军的主力部队,为解放战争的推进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